翻页   夜间
百书楼 > 一边阳光一边乌云 > 第119章 召回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 https://www.baishu6.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刘正站起身朝俩人拱手作揖。

    “苏兄弟,曲大人,长英身后事劳烦二位了。”

    “请!一路走好。”

    “正兄,一路走好。”

    白绫套在脖子,刘正爬上城墙,望着庄子的方向流泪。

    “臣罪刘正,其罪深矣,负陛下隆恩,有忝圣眷。自入仕以来,蒙君信任,委以重任,然臣不才,教子无方,涂炭百姓,欺压良善,勾结贼寇,罪臣愧悔难当,无颜苟活于世,今自夷三族,以死谢罪,臣虽死,魂魄亦当佑陛下,庇佑大唐,北斗召召,紫薇见誓,爹娘,夫人,毕儿,我来寻你们了。”

    刘长英奋力一跳,白绫绷直,拉得滋滋作响.

    “啊!”

    母亲捂住孩子的眼睛,

    城楼下的百姓也是吓出一声惊呼,哪里见过当官的自缢,这官还是本地的县令。

    当地的官员名声好不好,此刻就体现出来,百姓对于他的死去没有任何惋惜,仿佛在看一场戏。

    刘正的脸开始涨紫,眼球已经开始突出,黑白分明的眼球也充满了血丝,刚刚还因为求生本能的手还会抓住脖颈,脚来回蹬几下,慢慢地,手臂垂下,脚踝抽搐,直到手脚自然的垂直了下来。

    苏尚做了几个深呼吸,慢慢平复心情,望着刘正的尸体。

    “曲大人,现在收尸了吗?”

    “再等一刻钟,还没有死透。”

    刘正已经没有心情吃东西,但曲昌文拿起酒坛继续给自己倒酒,手里的筷子夹着小菜就往自己嘴里送。

    “大人,咱们按照当地习俗?还是按照朝廷的?”

    “这种我不懂,到时候你回去跟王爷复命直接问他不就得了?”

    城门处,护卫大喊。

    “开门咯!所有人有序排队登记。”

    工作还得继续,生活还得继续,周启文临时接管了县令的工作,办实事的人做事风风火火,日常工作安排都有标准,这些事情无需变动。

    李承乾把行政司法合一的规矩改了,但没有明面没有改,朝廷明面上怎么安排,这里就怎么执行,楚墨现在还不能露脸,只是暗中执行罢了。

    蹈水之道,人而长治,周启文此人道德高尚,做事风风火火,像是一块洁白的玉器,但白璧微瑕,人无完人,只要是人就有弱点,周启文自恃品德高尚,但他的父母呢?

    君子与锁,贼心单纯,若是有人将周启文的家人作为目标呢?周启文自恃品德高尚,崇尚儒家,以孝修身,以仁养性,以忠为信,以君为主,若是歹人给其族人好处,给其父母好处,给其子孙便利,周启文是否要“知恩图报”呢?道德抉择就像电车悖论,决定权不在他手上的时候,才不会有压力。

    所以能看守这把锁的人是谁,当然是他的兄弟,马润马天霸,马天霸作为检察方,是看住周启文这个宝物的最佳人选,将两人放到不同的立场,周启文地位虽然比马天霸高,但马天霸却可以检察周启文,做到制衡双方,马天霸认死理,为人忠义,看不惯不平事,若以后周启文父母妻子孩子给周启文吹风的时候,周启文下不了手,马天霸却可以。

    以楚墨的管理方式,那么马天霸打造成一把正义之剑,当心中的信念大于自己的性命,当周启文犯错误的时候,要置办他兄弟的时候,也会毫不留情。

    泾阳县诏文处。

    “柳兄,这周启文何许人也,竟然可以临时代替泾阳县县令一职,于国法而言,接手泾阳县县令职务乃是县丞之责,为何落到这周启文头上?”

    “这周启文在泾阳也是有些名声,前些日在迎春楼可是赢得诗会魁首,不但在金殿阁住了三天,还得到一位大人物的赏识。”

    “迎春楼?金殿阁又是何处?”

    “迎春楼是文人墨客喜欢雅集的地方,这金殿阁可是县令来了都不会对其开放的地方,对啊,我这脑子可真愚笨,

    周启文定然是得到了这位尊驾的赏识,不然以他家世背景,怎得获取这县令代职,真是羡煞我也,这周启文往后可就一飞冲天咯。”

    “这周启文可有功名在身?”

    “未曾,听说和于兄这般也是来求学的。”

    于耀宸沉思。

    “尊驾?这尊驾还真是大人物,能在这个时候直接任命一位没有任何功名在身的人,且不怕朝廷怪罪的,定然是皇亲国戚。”

    于耀宸拱手施礼。

    “柳兄,可否告知这周启文过往事迹?”

    “要说这周启文,那也是一个人物,真正让他在泾阳县名声大噪的是迎春楼怒揍县令公子刘毕。”

    于耀宸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咱们寻一酒楼,耀宸请客,咱边走边说。”

    “哈哈!那柳某恭敬不如从命。”

    “敢问刘兄年方几何?”

    “虚岁二十八。”

    “那在下得叫柳大哥了,小弟虚岁二十六。”

    “哈哈,好说好说,看于兄弟对那金殿阁的尊驾很感兴趣,不如咱就去那迎春楼喝一上喝如何?”

    “甚好!有劳刘大哥带路了。”

    “请!”

    “请!”

    金殿阁,苏尚跪在李承乾面前,汇报着今天的工作进程。

    李承乾看着书摆了摆手。

    “还有事吗?没事就下去忙吧。”

    “属下还有一事禀告。”

    “说。”

    “刘县令临死之前将城东的外妾托福于属下,那歌姬已孕有子嗣,属下不知如何处理,恳请王爷圣裁。”

    “交给曲昌文处理。”

    “诺,属下告退。”

    处理完刘正全家的事情之后,就剩下社区服务的工作安排,这些都交给周启文安排,现在李承乾开始着手安排渭水之盟的相关事项。

    当年隋末天下大乱,北方的突厥可是牛的很,其实力非常强盛,用史书上记载的话来说叫做,“控弦且百万,戎狄炽强,古未有也。”

    那时候的突厥有多牛,真的是谁见了都要叫爸爸,北方的契丹,室韦,吐谷浑,高昌都在突厥的淫威下充当小弟,窦建德,薛举,刘武周,梁师都,李轨,王世充等都一一称臣,在太原起兵的李源自然也是脱下了裤子跟突厥进行了PY交易,并说出了“征伐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

    免除了后顾之忧之后,李渊开始着手统一天下,突厥可汗自然乐意见这群军阀狗咬狗,所以卖给李源战马的同时也同样资助其他军阀,李源在写给突厥可汗的信中,用了启这个字来落款,突厥可汗一看,哟,挺上道,这就称臣了,赏。

    于是乎,突厥可汗就给了李源两千人马和一些马匹,李源虽然上了突厥的床,但心依旧是不服滴,在自己的军队中竖起一半红色,一半白色来向长安的隋朝军队表示,自己人别开枪,我这个堂口是独立的,别搞,兄弟!

    虽然李源又当又立,但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之下,还真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那时候的突厥就好像日后的大唐,周边国家简直是闻风丧胆。

    在李世民收拾完王世充之后,突厥可汗感觉事情不对劲,这李渊收复地方军阀也太快了吧,不到十年,这大唐跟打了鸡血似的,居然这么强。

    626年,玄武门之变过后,突厥发现了契机,知道大唐内部发生了内乱,觉得有机可乘,于是乎率兵十几万南下进攻唐朝,打算捞一笔大的,或者把大唐打分裂了也行,只要他们不团结,自己的钱想怎么赚就怎么赚。

    “咚咚。”

    “进来。”

    田桑子恭敬给李承乾施礼,然后将信递给李承乾。

    “王,长安来信。”

    李承乾打开信件。

    “吾儿亲启,速归速归,耶耶忌欲恒死,乾既上次言表,要言白文,耶耶书写习久,难改之,乱砌之文,吾儿原谅,为父请钦天星官观时,言八月九日

    即可奏表登基为帝,汝所言表,父已知晓,十张空白授印任命文书已发,泾阳一切事物由汝抉择,速归速归!”

    这回李承乾看得懂了。

    “东西呢?”

    田桑子把怀里的盒子打开,蹲下身子递给李承乾看,李承乾用手翻了翻然后盖上盒子。

    “给周启文拿去一半,另一半给曲昌文。”

    “诺。”

    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战争就要来临,所有阴谋诡计在绝对力量面前都是虚设,先要解决此次冲突所带来的士气问题,这次打肯定是打不成,但是气势不能弱,壮大李世民的声望就得靠火药,经过几个月的人工生产,加班加点也不可能造出足以灭掉颉利可汗全部军队的量,所以按需分配,将火药用到重要的位置上。

    主要是让大唐的百姓知道,刚登基的这位帝王是不惧突厥的,甚至不会称臣,他们不用怕突厥再来屠戮他们,让他们放心的出去做事,百姓不会想那么多弯弯绕,谁让他有饭吃,有衣穿他就跟谁,谁当皇帝都无所谓。

    这是一个烧脑的安排,炸伤炸死颉利可汗的一部分士兵,震慑突厥,削减他们的士气,又不能伤害他们的高层,高层一旦死伤过大,回到突厥,残留的势力就不会形成对立。

    打轻了又怕适得其反,让突厥部落团结起来,这时候就要考验墨家和农家的合作能力了,农家负责渗透,墨家负责布置,到时候李世民到渭水就负责引爆。

    能用到的人还是很少,到处都需要人,大唐的内部,突厥的内部,谍报工作,暗杀行动,以李承乾目前手下的人,根本就不够,所以泾阳县只留下来曲昌文几人。

    用周启文其实还是无奈之举,周启文跟农墨两家不同,是世俗教育出来的人,其思想依旧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所以一切明面上的事情全部交给他来处理。

    曲昌文在泾阳县是独立在外的体系,是可以完全监管并制约周启文的,周启文要想成长,就要看他怎么处理接下来与同事之间的关系,楚墨的手段是狠辣的,一边是心中的道德正义,一边是监察自己的上司,一边是自己的兄弟,一边是自己的父母,一边是知遇之恩的太子和君王,一边是全族的性命,他的前车之鉴是刘正,怎么两全其美,就要看周启文的悟性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