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百书楼 > 娶妻一个月,才知岳父朱元璋 > 第505章 东方纪元法,秦王扫六合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 https://www.baishu6.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陆知白点头,由衷赞同:

    “此事最为关键之处,就在这里。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元年起点。

    当下我有几个想法,但具体如何定夺,全看圣裁……”

    朱雄英眼眸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迫不及待地问道:“什么想法?”

    陆知白嘴角上扬,笑意盈盈地说:

    “第一个,是西汉汉平帝的元始元年。这个年号‘元始,寓意便是开始。”

    实际上,元始元年恰好是公元1年,能与西方公历相对应!

    可陆知白心底也犯嘀咕,为何非得与他们一致?

    凭什么惯着他们?

    在他看来,一致的话,唯一的好处就是自己记忆方便罢了。

    如果换个纪年起点,他在心里简单做些加减换算,也不是难事。

    正因如此,他还考虑了其他纪元起点年份。

    陆知白笑意未减,接着说道:

    “第二个,是黄帝元年。炎黄二帝,乃是我们华夏的始祖。

    只是,这一元年太过久远,时间已模糊难辨……”

    朱雄英微微低头,略作思索,眼睛蓦地一亮。

    就在这时,陆知白已然开口:

    “第三个,便是秦统一六国的年份。

    秦朝,那可是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意义非凡。”

    朱雄英一听,脸上绽开笑容,说道:“我正要说这个呢。”

    其余几个孩子也陷入思考,片刻后,纷纷点头,同样选择了“秦王扫六合”的时间。

    陆知白见状,笑道:

    “既然如此,那我就去写奏疏,尽快呈给陛下。

    不过,此事关系重大,恐怕没那么容易获批……”

    朱雄英笑道:

    “那要看姑父的奏疏是怎么写的,我相信你。”

    陆知白回到家中,一刻也没耽搁,即刻着手准备上书事宜。

    他坐在书桌前,奋笔疾书,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详细记录下来。

    他特别表明,这纪年的困惑,是朱雄英提出的,并非自己凭空臆想,没事找事。

    为了解决皇孙的困扰,陆知白建议设置一种“东方纪元法”来纪年,简称为“东元”。

    之所以用“东方”命名,是因为大明地处整块大陆的东边……

    陆知白依旧提出三个东元元年的时间点,呈交给朱元璋,留待他定夺。

    朱元璋收到奏疏后,皱起眉头看了一遍,而后眼睛亮了。

    他顿感此事重大,一时间神色凝重,逐字逐句反复研读。

    朱元璋是有些心潮澎湃,却也没有立刻作出决定,而是眯着眼睛细想。

    古代的历法,绝非一般人能够随意触碰的。

    这背后涉及到太多方面。

    农时,关乎百姓的衣食温饱;

    军事,影响着国家的安危存亡;

    礼仪和祭祀,承载着对天地神灵与祖宗先辈的敬重。

    而最为关键的,是统治的权威!

    所有统治者都会宣扬自己受命于天,既然如此,就必须牢牢掌握天时。

    反过来说,也只有统治者,才有资格颁布通行天下的历法,这是治理权的重要体现。

    朱元璋反复看完陆知白的奏书,不得不承认,理由十分充分。

    他心底也觉得,这是件好事。

    但朱元璋并未擅自决断,看看群臣商议。

    尤其是钦天监的官员,他们对天文历法最为精通。

    此外,还准备让卜筮之官测算一番,看看这一举动是吉是凶……

    不过,朱元璋自己选了一个时间点,同样是秦王扫六合的时间。

    ……

    第二天。

    朝会之上。

    陆知白也来到朝堂。

    他满心好奇,想看看这件事将如何商议。

    待说完常规事务之后,朱元璋目光缓缓扫过群臣,开口说道:

    “近来,朝廷有官员上书提议。说是读史书时有感,认为时间记录混乱,应当好好梳理一番。

    于是,他提议给以往的历史,设置一个统一的纪年方法,将所有皇帝的年号,都纳入其中!”

    许多大臣听了,不禁眨巴着眼睛,陷入思索。

    他们有些摸不着头脑,不太明白这究竟是什么意思。

    朱元璋见状,接着详细解释道:

    “比方说,就以秦王统一六国的时间作为纪元的起始,称为东元元年。

    那么到今天,就应该是东元一千多年了。

    在此之前的时间,便称为东元前多少年。

    众爱卿以为如何啊?”

    众大臣听闻此提议,短暂思索之后,朝堂瞬间炸开了锅,争议之声此起彼伏。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臣率先站出,双手抱拳,恭敬地说道:

    “陛下,老臣以为此事不可!秦始皇虽统一六国,但其在位时施行暴政,致使民不聊生。

    怎能将其作为纪年之始?如此一来,岂不是会让后人忽略他的过错?”

    另一位大臣也连忙随声附和:

    “陛下,我朝自有我朝的辉煌盛景,何必去追溯前朝?以秦始皇为元年,似乎有些不妥……”

    很快,礼部的一位官员站出来反驳道:

    “此言差矣,以古时作为纪年元年,自然是为了彰显传承正统!”

    又有一位鸿胪寺的臣子大步出列,声音响亮,力压群雄,慷慨陈词:

    “陛下,臣认为此法可行!臣曾读史书时,也曾有过类似困惑。

    秦始皇统一六国,其功绩千秋不朽,影响源远流长。

    其一,自秦以降,汉人正统,一脉相承,从未断绝。而我大明,乃是历朝历代得国最正的!此事关乎法统,有何不可?

    其二,秦皇‘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程同准,利在万世,却忘了统一历法。

    我大明若能行此事,既强调了法统之正当,更能做到‘时同历,使得大一统更进一步。

    此乃历朝历代前所未有的创举,必定彪炳史册!”

    陆知白差点忍不住笑了。

    这哥们谁啊?

    他说的都是我的词啊!

    只能说英雄所见略同。

    听了此人的发言,众多大臣纷纷点头,赞同之声渐渐响起:

    “是啊,陛下。这东元纪年与我朝现行纪年并行不悖,臣以为并无不妥。”

    “如此一来,便能直观地感受到从古到今,我们的历史和文化一直在传承,这确实是一件好事啊。”

    此时,但凡在朝堂上经验丰富的老臣,都能敏锐地察觉到,朱元璋对此事其实是赞同的。

    倘若不赞同,根本无需拿来询问,直接将奏疏压下即可。喜欢娶妻一个月,才知岳父朱元璋请大家收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