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百书楼 > 我大哥是太子,你敢惹我? > 第295章 互市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 https://www.baishu6.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为首的使者微微欠身,行了个突厥的大礼。

    李承乾嘴角上扬,露出一抹温和的笑容,说道:

    “使者远来是客,大唐向来以礼相待。

    听闻小突利可汗有交好之意,我甚是欣喜。”

    使者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开口道:

    “小突利可汗久仰大唐国威,如今突厥内部局势复杂,可汗希望能与大唐携手,共保草原与中原的安宁。

    李承乾心中明白,这不过是场面话,他不动声色地回应:

    “草原与中原,本就该和睦相处。

    只是,此前突厥与大唐也有过诸多摩擦,不知小突利可汗此番示好,有何具体打算?”

    使者微微一愣,似乎没想到这个孩童会如此直接。

    其实他也没想好,当初可汗只是让自己来示好,说明自己不想和大唐作对。

    他稍作思索后回答:

    “可汗愿开放边境互市,互通有无。”

    从西汉开始,就有和草原互市的习惯,想通过互市,来减小草原生存压力。

    以此,减少草原人为了生计南下劫掠。

    但隋朝开始就没了,当时隋朝强大,看不起突厥。

    而且,当时都已经分化出来东西突厥了,也没必要继续互市。

    大唐更别说了隋末到贞观更别说了,李世民都恨死了突厥,巴不得弄死突厥,怎么会和你互市。

    李承乾轻轻点头,心中却在暗自盘算。

    他笑着说:

    “这提议听起来不错,只是如此大事,还需禀明父皇,由他定夺。

    不过,我很好奇,小突利可汗与颉利可汗同为突厥,如今态度却大相径庭,这其中可有缘由?”

    使者的脸色微微一变,很快又恢复如常:

    “突厥本就不是一族,想法难免有别。

    加上如今天灾不断,突厥子民饥寒交迫。

    小突利可汗一心为突厥百姓谋福祉,深知与大唐交好才是长久之计。”

    李承乾倒是没想到,这个使者这么实诚,直接这么说出来了。

    但其实,这也是使者的目的。

    这几年,北方草原一直不好过。

    连小突利可汗管辖的部族,都因为生存投降大唐,他怎么会好过多少。

    明着投降大唐,这个小突利可汗不敢。

    自己家大业大,那些小部族没这些。

    大不了颉利可汗来算账的时候,他们把蒙古包一拆,带着那么点可怜的人数就跑。

    自己好几万户族人,跑起来都麻烦。

    其实,他们私下也和中原人互相交换物质。

    不然中原的突厥马哪里来的。

    但毕竟是私下,肯定做不大,不如明着开放,这样能更大的帮助手下的人活下去。

    李承乾敏锐地捕捉到使者的神色变化,心中愈发笃定突厥内部定有隐情。

    他继续追问:

    “那使者此番前来,可曾与颉利可汗商议过此事?

    若未商议,日后恐生变故。”

    使者的额头渗出一层细汗,强装镇定道:

    “小突利可汗自有考量,此事事关重大,还望太子殿下能在陛下跟前美言几句。”

    李承乾看着使者的窘态,心中已有了几分把握。

    他知道,这次会面虽未得到实质性的答案,但已摸清了使者的底线和态度。

    从李承乾刚见到几个使者,就发现他们穿的都不是突厥人的服饰。

    再加上自己刚刚的提问,也知道了他们是偷偷来的。

    李承乾心想,这个互市也不见得,是在明面上光明正大的互市。

    也就是在边境开个口子,让来往更顺畅一点。

    他微笑着说:

    “使者放心,我定会将你们的来意如实禀报父皇。

    只是大唐做事,向来谨慎,还望小突利可汗能拿出更多诚意。”

    使者连连称是,李承乾又与他们寒暄了几句,便起身告辞。

    使者恭敬的送走了李承乾,对身边的其余人说:

    “大唐当今的皇帝已经那么厉害,现在又出了一个心思缜密的太子,加上百姓团结。

    再看我们突厥,不仅内斗频繁,还没有大唐这么丰富的物产,很难和大唐继续做对。”

    李恪大王登场

    京市监。

    最近的京市监,可以说是一件事都没办成。

    西市有李恪捣乱,东市有李寿捣乱。

    张路向李世民保证的不仅没得到兑现,反而还让铁矿价格更高。

    连户部尚书都站出来,指责张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那些民间控制铁矿的世家,不仅没降价。

    因为加税的原因,导致一个月内少了八成的单子。

    反而把这事都怪到了朝廷身上,给朝廷的报价那是越来越高。

    问就是加税导致的涨价。

    虽然羊毛出自羊身上,但如果价格涨到民间都买不起的程度,那也只能放在库房吃灰。

    挖矿石很费力的,还是靠人力去挖,这些人吃不好可没那个力气去挖矿。

    而且运输也是麻烦,一匹马能活三十多岁,而战马都有十五年左右的服役年限。

    拉矿石的马,甚至只有不到十年的使用年限。

    即使是用船运输,那搬运的人工,过关卡的税都是一大笔钱。

    如今,如果不是李恪的朱雀大街,怕是这些卖铁矿的都得亏死。

    这么一来,那京市监更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就在张路着急上火,嘴里都起了三四个大泡,吃不下饭,喝不下水的时候。

    赵君德找上门,说自己能帮金部司员外郎张路解决麻烦。

    赵君德一来就直接点出,为什么张路会一事无成。

    “张大人,你看看你的京市监,一点人都没有,你怎么跟蜀王斗?”

    张路觉得赵君德完全是在说废话,我当然知道。

    可是吴王也斗不过李恪,其余大臣也不帮自己。

    张路是孙悟空当上弼马温,官场关系一窍不通。

    赵君德不一样,人家当了十几年的刺史,当然明白官场关系。

    当上官派发任务,尤其是这种主动性比较大的任务。

    第一件事不是去干活,是去找人帮忙,把更多官员拉进来,一起吃好处。

    有了好处,有了利益,当然有人帮忙了。

    看看李恪和李神通,因为共同的敌人和利益,都能站到一起去。

    不然,上次李神通怎么会派自己的亲兵跟着李恪。

    不就怕别人不听李恪的,不敢动手打张路。喜欢我大哥是太子,你敢惹我?请大家收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