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百书楼 > 四合院:重生傻柱,我有无敌空间 > 第19章 李老绝非凡人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 https://www.baishu6.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实际上,李老不知何雨柱之所以能有如此细致的观察,是因为他觉醒了一种神识。这种能力使得何雨柱能够感受到老者打拳时的细微变化。他也因此更加坚信,眼前的李老绝非凡人。

    “昨天我让你有机会来武术茶社,怎么没有见到你呢?”

    李老笑问道。

    “家父前往保定,留我和妹妹两人在家,我在丰泽园工作,所以每天都要送妹妹上学,抽不出太多时间。”

    李老闻言,略感意外。不过他点头称赞:“家里事总是第一位的。这几天看到你每天在河边观察我打拳,可见你也是一枚有毅力的人。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学习我的拳术?”

    听罢此言,何雨柱心中暗喜,但依然恭敬答道:“若是能得到李老指教,那是我求之不得的事情。”

    “你底子不扎实,从未接触过,腰腿都比较弱,先教你如何站桩吧。”

    “站桩!”

    何雨柱笑着回应:“李老,这桩功不就是基本功吗?需要特别学习吗?”

    “那你觉得怎样?”

    李老轻步上前,示意何雨柱示范一次。

    何雨柱立即展开动作,双腿半屈,双臂平伸,静止不动,看起来十分稳重。

    “李老,像这样对吧?”

    李老不语,仅微笑观看。

    然而不过片刻,

    何雨柱便感到膝部酸软,额头上冒出了冷汗。

    约摸二十分钟后,

    他再也支撑不住,站起来面向李老:“李老,我这桩站立合格否?”

    “你这样死撑着站,将来腰部肯定会受损。桩功的关键在于模仿‘马的形态。不仅要稳如马立,还要动若马跃。”

    “要动?”

    何雨柱有些困惑。

    “看过骑马吗?人们策马疾驰,身体随马匹上下起伏。这是古代武术宗师从骑马过程中悟出来的。所以练习桩功时,也要模拟马的动作,即静中有动,动中带静,如同骑在一匹无形的马上一般。”

    “原来如此,我明白了!”

    何雨柱顿时茅塞顿开。

    “你看我的站法就知道了。”

    李老说着自己也站了个马步。

    何雨柱随即察觉到了差异,见李老不仅保持平稳,同时伴随着轻微的上下晃动,就像是正在跨骑着一匹无缰的马一样。

    他的身体如同海洋上的波浪,起伏不定。

    做完示范后,李老示意何雨柱也尝试一次。

    “你来练一遍。”

    何雨柱未作多言,

    根据李老的指导进行练习,“双脚站立时应像鸡爪紧扣地面,这样能激活小腿肌肉,并瞬间稳定膝盖,腰部收缩时腹部核心也会紧绷,这就是起劲的过程。”

    “学会起劲后,再练习伏劲,使用伏劲时,你的脚掌应模仿鸭掌,手指要分开。此时膝盖和大腿放松,臀部下沉,腹部扩张。”

    “就在轻微的动作转换中,全身的重量不断转移,从而防止身体某个部位负担过重导致受伤。”

    听到这里,何雨柱眼前一亮,

    依照李老教授的方法开始练习。

    刚开始动作不够规范,每当这时李老便会走过来,用脚轻点何雨柱的膝盖,

    使他的动作瞬间标准了许多。

    李老对待每一个细节都极为严谨,任何问题他都会立即指出,

    “这一起一伏之间的力度应在脚掌的一小范围内调整,既不能过度也不能太轻,务必确保精准度。”李老语气严肃地说道。

    听后,何雨柱按他说的调整了自己的动作。

    不多时,他就感到一阵晕眩与无力,仿佛要虚脱,

    甚至还产生了呕吐的感觉。“是不是有想吐、天旋地转的感觉?”

    李老问道,何雨柱苦笑答道,“的确如此,老师,怎么回事?”

    李老点了点头,解释说:“练习传统武术,第一步就是要通过站桩来增强根基,你已经十六岁了,年龄较大开始学习武艺会稍显迟,所以更要注重基础的打牢。”

    “长期站立不动导致这种感觉,主要是因为你没有掌握‘凌空虚顶。”

    对何雨柱的疑惑,李老进一步解释:“所谓的凌空虚顶,就像是远处眺望,我们长时间专注眼前的景象会让人感到疲劳和压抑,而在高处远眺,人则会立刻觉得神清气爽,这是因为你在进行心灵与眼睛的空间拓展。”

    “当你望向远方,身心愉悦,再次试着做一次。”

    听完李老的话,何雨柱像是豁然开朗,

    站稳了桩子,练习起凌空虚顶,看向远处。

    不知不觉竟坚持了近半小时,

    虽然结束时感到了些许疲倦,

    然而奇迹般地,他感觉到自己的体力似乎有所增长。

    “这…真是…”

    对此变化,何雨柱十分惊讶。

    李老见他仅仅数分钟就熟练掌握了这些要领,不禁感到有些诧异,

    “现在你是否感觉掌握了起劲与伏劲后,整个人都有了不一样的体验?”

    放下站好的姿态,重新稳定站立,何雨柱回应,“确实不一样了,李老,现在我已经学会了马步,下一步能否教给我一些搏击技艺?”

    李老听了这话,笑道:“待你能够站稳马步,让双太阳穴都鼓起来之时,再来武馆找我,届时再教你拳法。”

    “若是做不到,今后也不用来了,我的武艺也非你所能理解。”

    何雨柱听完,立刻领会了其意图,显然是个考验。

    他躬身行礼,握拳拱手说道:“既然如此,那晚辈定会不负您所望,潜心研习马桩。”

    李老点头示意同意。

    简单的交谈几句后,何雨柱并未多言,两人商定,当他有所成就后再前来拜访。

    有古玉空间的帮助在,何雨柱相信时间不会太久。

    望着骑车离开的何雨柱背影,李老轻抚胡须,不禁摇了摇头微笑。

    心里十分舒畅。

    “这年轻人资质不错,和当年的我有几分相像,热情高涨,希望不要让我失望。若是到了老迈之年还能觅得传人,我一生可就没有遗憾了。”他突然叹息了一声,眼中流露出回忆之色。

    那时,他出生清朝末期,天下混乱,民众苦难,社会极其不稳定。他的故乡武术之风甚浓,一则是为保家卫村,一则是自卫所需。邻里见面总会带着浓郁的地方话问候道:“你有没有熬两个油灯?”因那时候村庄都有训练场,空闲季节就在场上练武,忙碌时节则夜以继日练习,能撑到两个油灯亮就是证明下了功夫。他自己也曾如此修炼,学的是太祖长拳,家乡里算是功夫了得之人。然而当年他的练武之路却远不像教导何雨柱这般顺畅。此刻看着何雨柱练武的身影,心底不由自主涌起一丝难以名状的情愫。

    与李老告别后,何雨柱踩着自行车离开了朝阳河边。

    出于对身体负荷考虑,未动用精神力,只是普通骑行。不久便到了正阳门外39号的四合院。停下自行车,用钥匙打开木门,走进这个租赁来的院落中,关上门。

    随即进入了古玉空间,把事先准备的二十袋地瓜全部拿出,整齐地摆放在庭院之内。

    考虑到底两千斤的活鱼一次性取出现会导致缺氧死亡,故从合作的供销社采购了一些蓄水袋进行展开并加固,从古玉空间的鱼塘内引水填充。最终顺利完成了鱼类的转移。

    何雨柱心里思索:“未来若要更方便些,还需请木工帮忙造一个固定的养鱼池才行,不然这般总是不太实际。”

    随之取出五个编制的筐,每个筐中均匀放置了六百斤左右的鲫鱼。安置完毕。

    当他走出四合院大门时,蔡全无早已驾驶着三轮车等在外面许久。

    “先生,您好。”见何雨柱准时到达,蔡全无恭敬问候道。

    对于他准时到达感到满意,何雨柱答道:“东西已经整理好,包括这批鱼和地瓜,烦请你帮忙先送往丰泽园去,每趟酬劳为五千元。”

    将六百斤鱼由人力踏三轮车运送到几公里之外的丰泽园。

    这个任务绝非轻而易举。

    何雨柱当即给蔡全无一笔报酬。

    而这两千斤的货物需要分大约五次送完。

    这样算起来,蔡全无辛苦一天也只能赚一块钱。

    此外还有三千斤的红薯。

    蔡全无见到这么多的任务,不禁感到非常激动。

    “大人,这项工作交给我吧,保证顺利送达!”

    话音刚落,蔡全无卷起袖子立即投入工作,没有丝毫犹豫。

    开始搬运竹箩筐。

    他的力量确实是不容小觑。

    目睹蔡全无如此勤劳,何雨柱满意地点点头,自己也加入其中帮忙。

    不过,蔡全无见此说道,“既然大人把这个任务交给我,我就应该一个人完成,大人还年轻,别伤了身体影响将来的生活。”

    何雨柱听罢,心头一暖。

    不愧是蔡全无,确实是好样的。

    意识到他这么执着,若继续帮忙只怕会闹别扭,何雨柱无奈之下选择随蔡全无所愿。

    很快,蔡全无将装满鱼的竹筐搬到三轮车上。

    向何雨柱简短地告别后,便独自离开。

    这边,面对剩下的三千斤红薯,何雨柱沉思片刻。

    想到自己去卖这批红薯可能要花费很长时间,决定骑上自行车。

    前往附近街道上的粮食收购站。

    找到了那个收购站的主任。喜欢四合院:重生傻柱,我有无敌空间请大家收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