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百书楼 > 阴谋天下秦二世 > 第五十章 项羽的愤怒与刘邦的欣喜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百书楼] https://www.baishu6.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项羽看了一眼范增:“亚父这种宽心话就不要说了。秦锐不过是一帮刑徒,秦啸则是一帮老秦,而且秦啸军是当年驱胡的主力,战阵战力比所谓的秦锐肯定强数倍。”

    “对啊,秦啸军强,上将军就更想慎重一些。若燕齐两军和巨鹿城外的赵军合力与秦啸军对阵而秦败,老朽认为上将军必会立即启程。而若秦啸军胜,上将军则会继续等待。”范增捋着颌下的胡子。

    “且慢……亚父的意思是,若秦啸军强,我等就待在这里,看燕齐赵三国与秦军对杀,消耗秦人实力,然后再冲过去捡便宜?”

    “上将军肯定是想减少楚军伤损的,毕竟我等现在这七万卒,已经是当下大楚的唯一力量。若败,则楚危矣,上将军这是要为大王负责。”

    项羽愤怒的以拳击掌:“可要是巨鹿城破,秦军腾出手来逐一击溃燕齐赵军,现在这七万楚军一样抗不住十几万秦军。”

    “所以中间这个度需要把握,老朽揣度,或是燕齐赵与秦啸军连番野战,或是巨鹿将破,总之是在秦人军疲之时,上将军趁机予其致命一击。秦啸军溃,则秦人除非再将秦锐调入山东,否则山东局势将可稳定至少一年。”

    项羽冷笑起来:“上将军战术仅此耳?此地兼程到巨鹿也需十日,若斥侯报巨鹿将破,上将军立即启程,到巨鹿后秦人也已破城多日,赵王或许都被秦人俘或战亡。那我等前去又有何用?且燕齐俱至,唯楚不至,即使燕齐避战而致使城破,赵人也会直接迁怒不至的楚师。亚父不觉得上将军这是在玩火自焚么?”

    范增在心中轻叹一声,也不赞同宋义的做法,但在表面上仍然不动声色:“那若依小将军的意思,应用何种战法?”

    “秦军攻巨鹿,其粮秣辎重是由棘原沿洹水到巨鹿东南,然后再由所筑的五十里甬道输运,现有秦公子将闾领五万卒卫护。”项羽一听“战法”两字,来了精神:“若某领军,则集中兵力断其甬道。将闾卒五万就算全用来护五十里,不可能都维护到,所以我军择其一点而攻,胜算极大。甬道断后某即以三万楚卒抗秦卒,以四万楚卒合燕齐赵三军,围攻巨鹿外王离攻城军。秦啸?秦军粮断,也就啸不出声了。此时王离只能撤围巨鹿,否则必全军尽墨。”

    _

    关于棘原在什么地方,章邯修筑给王离军输粮的甬道在哪里、到底多长等,学界不同意见很多,看客们不必在这事儿上纠结,就是当个故事看就好。不然本故事就不是故事,而是历史地理考证了。

    _

    “若甬道断后,王离撤围巨鹿,聚全军之力来夺,小将军认为三万卒可抗十数万秦军否?”范增出着难题。

    “这就是看四国军的统军权所属了。”项羽带着自信的神情说道:“燕齐避战而楚力战,赵人中至少巨鹿城内军会感激我等,赵王脱难也必会严诏城外军与城内军一道击秦啸之后。如此态势若可达成,燕齐两军无需直接与秦接战,只需在秦人左右两翼形成合击之势,王离必不能持续与楚争。且若王离聚兵来夺,某原定与三国军围攻其的四万卒也可加入甬道之争,只需抗住两三日,赵军即可出秦军之后,燕齐军也可形成合击之势。”

    “看来小将军之法乃胜战之法,只是如此楚军伤亡不可免也。”

    “可胜,伤亡何所惜?上将军之法倒是少伤亡,然不能救赵,又有何用。”项羽说着说着又怒了:“而且,王离败,我等就可乘胜追击,并与刘季西征军遥相呼应,到时直接破秦关而入也不是不可能的。至少,山东基本可定。”

    范增站起来在屋内踱了几步,然后站在项羽身边伸手碰了碰他的胳膊:“老朽认同小将军的战策,不过老朽还请小将军且忍耐十日,至期若上将军仍不启程,再思他法,如何?”

    与项羽临近暴走的状态不同,刘邦大叔正处于兴奋中。带着一万人小心翼翼的去打昌邑,结果甫一接触,昌邑秦军立即上演当初英布杀至昌邑的同一剧本,弃城而走。

    早知道打出去如此顺畅,刘邦甚至后悔这几个月缩头乌龟一样蜷缩在砀郡的日子。

    当然了,这也就是说说,冬日出兵本来就难,而当前的顺风顺水还是要拜王离伐赵所赐,不然拿下昌邑怎么能如此轻而易举?而且昌邑守军实在不多,不过两千人而已。

    单单拿下昌邑还不足让刘邦如此高兴,另一件让刘邦高兴的事情是,自己的实力又膨胀了,沿途收拢了几百名项梁战败时的溃卒,还有一支更早被击溃又聚集起来四千多卒的故魏义军,出发时的一万立即变一万五;而拿下昌邑,一万五又变成了二万五……多出那一万,是郦商所率的彭越军。

    彭越使郦食其来刘邦帐下秘密效忠已有日子了,但虽然双方已有一些小合作,可彭越与刘邦一直未曾谋面。此番刘邦下昌邑后没几天,彭越就携郦食其、郦商,带着一万五千卒抵达昌邑城。

    按照胡亥的历史记忆,刘邦西征就意味着从此楚国将产生两大势力,项羽胜秦,刘邦破关,两人就此分道扬镳。当然今天的山东形势与历史不同,所以胡亥也不能确定刘邦和项羽会不会闹掰。可胡亥也清楚,就算两人不闹分家,自己也必须努力让他们闹起来,不然楚国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这在项羽一统山东后再想夺回来,那难度就太高了。

    虽然只要山东一统到六国遗族手中,相互掐起来是必然的事情,胡亥同学还是希望这个进程早早到来。

    怎么办?往里楔钉子呗。把郦家兄弟楔进刘邦的帐内,就是必要的一步。

    彭越想称王,但他心里明白,自己一个水匪若没有强力的外部支持,称王的难度太高,而秦帝给自己设计的道路可能性是最大的。在刘邦和楚国遗族之间他只能投靠刘邦,因为刘邦作为市井出身的人物不会歧视他这个水匪。

    皇帝现阶段肯定是要扶持刘邦的,虽然这背后带着巨大的阴谋,当刘邦胜利的瞬间,皇帝就会在背后捅刀子。

    可这对他彭越有什么坏处呢?山东势力角逐中刘邦胜了,他早期投靠刘大爷必可获益,然后皇帝捅刀子成功,他还能获大益。

    至于刘邦在山东角逐中败了……他不去多想,这等人生本来就是一场豪赌。而且刘邦若有秦人的隐性支持,只要他不死掉,秦人会继续支持下去的。万一刘邦败了也死了,皇帝必然会扶植新力量,那时他彭越再转投新势力就是了。

    所以刘彭相会,彭越同学真心实意的行正拜礼,称主公,无丝毫作伪。在刘邦提及需要支持时,也干脆利落的让郦家兄弟从此在刘邦帐下听令,将自己一共才有的三万卒当即分给刘邦一万。本来他带着一万五千人来会刘邦,就是要给刘邦留下万人的。

    史书中,刘邦西征几次打昌邑都没打下来,与彭越合兵一起打都没成功。现在,在胡亥的有意放水下,昌邑到手,军队扩张,彭越当面效忠,张良推荐替代他为刘邦出谋划策的谋士郦食其就在身边,外加郦商这样一员虎将,这让刘邦怎能不高兴?

    彭越与刘邦一起喝了几场大酒,单独密谋了两次,就“依依不舍”的带着剩下的五千卒回返了。刘邦高兴了这几天后才发现一个问题:这昌邑,咋处理呢?

    以土财主的思路去想,拿到手的地盘自然要自己把牢了。刘邦现有最北的地盘是丰沛,如果握牢昌邑,中间的方与、胡陵都可以顺理成章的归属自己。但如此一来,自己等于不但占有了砀郡,还把泗水郡、薛郡乃至齐郡的一大块地盘都占了,这样的大地主一定会招致楚王庭上那些遗老遗少的攻击,最后闹不好连自己的老家丰沛都要吐出来。

    他一肚子苦恼的把郦食其这个谋臣单独叫来密议,之所以不在军帐中众议,是因为他很清楚自己那帮兄弟大多都是土财主思维,一定会鼓噪着让自己不能把到嘴的肥肉吐出去,他需要听一些不站在土财主立场上的建议。

    “主公,臣是否可直言?”郦食其到哪儿都要喝酒,这会儿先把案头酒碗端起来。

    “某要听的就是直言,还请先生教我。”刘邦很恭敬,好容易弄到个谋士,必须善待。

    郦食其一口就喝掉了一碗酒,自己又给自己满上:“主公此番西征,明里是牵制秦军伐赵,并使上将军援赵建功。暗里则扩充自己的力量,并视情况,看是否可能破秦关而得关中王。既然有此目标,就不可只将目光流连于昌邑、方与等地。”

    “到手又放弃,某恐那些追随于某的兄弟们心中不喜。”刘邦也实话实说:“某也有不舍之意。”

    “主公胸怀大志,莫要计较这一城一地。”郦食其摇头,又喝了一碗酒:“有时候,这一城一地反而会成为主公谋大计的拖累。先不说主公所占地广后王庭上的非议之声,单说占了之后,主公必须留兵驻守吧,占地越多,主公分出的兵力越多,那么主公用什么去取秦关入关中呢?”

    “子房军师言说各处流散的各路溃卒可充兵力。”刘邦还是有些不舍。

    “或有这些力量可供主公一用,可现在这些力量并未到手嘛。”郦食其抹了一把脸上乱蓬蓬的胡子和头发,“现今入秦唯有武关、函谷关、河东三途,武关后有?i关,函谷关后有潼关,河东一线又有河水阻隔,主公要入关中,需要多少军力才可破关?此时,主公当以汇聚力量为要,至于所获城池,直接交付王庭更可免物议掣肘。若主公所获地域过大,恐单就楚国内便有人眼红而伐主公了。况且,主公若可入秦关则依怀王之约为关中王,丰沛与砀郡周围地土,又何所惜?”

    听到“关中王”三字,刘邦的小地主心态终于被触动,陷入沉思权衡中。

    郦食其明白,刘邦对西征破秦其实并没有多大把握,加上故土难离,对自己老家丰沛周边的土地更为看重。见刘邦思考起来,他也不催,只管自己喝酒。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